如何判断仪器是否需要校准
校准是指在规定条件下,为确定测量仪器或测量系统所指示的量值,或实物量具或参考物质所代表的量值,与对应的由标准所复现的量值之间关系的一组操作。
校准的范围
A类仪器设备是指计量保证器具、列入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对产品质量有重大影响的器具等。对 A类器具应制订严格的管理办法和周检计划,检定时要严格执行检定规程,校准时也要明确周期。
B 类仪器设备是指通用的、有准确度要求的、对产品质量有明确影响的仪器设备等。此类仪器设备的检定周期原则上不应超过检定规程规定的最长周期,如工作需要对其可适当减少检定项目或只作部分检定,可使用校准,经评估测试后可延长校准周期。
C 类仪器设备是指国家规定进行一次性检定和国家暂无要求的仪器设备等。对此类仪器设备可在入库验收检定后投入使用,使用过程可进功能检查。尤其是附在设备上的仪表。
据进行应用的重要手段。在大数据背景下,出现的信息资源较为庞大,计量大数据的运用需要有数据采集平台作为支持,并做好计量数据分析、应用,找出其中具有价值的内容,为后续工作提供可靠的数据参考,保障计量工作效果。
不需要校准设备的判定标准
并不是所有的设备都需要进行校准。判断设备不需要校准的标准:
1)判断设备的使用用途,如一些辅助设备不需要校准,比如破碎机。
2)设备应用于不同的测量方法时对结果的影响程度,如环境温度对润滑油黏度测试的结果影响很小,此时监控房间温度的温度计无需校准。
3)设备校准带来的贡献对测量结果总的不确定度影响程度,如对结果不确定度贡献值<10%的设备,不需要进行校准。
4)是否为用于直接测量看数据结果的设备,如实验室用的放大镜不需要校准。